直击新高考
发布时间:2019-07-14 14-03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从2017年秋季入学开始,山东省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

一、新高考的主要内容

新高考的核心理念是“立足差异,尊重选择,扬长避短,容短促长”,赋予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高中和高校都动起来,目的是要真正打通大学与中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1.新的考试模式。新高考将采用“3+3”模式,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全国统一命题,满分150分,不分文理;语文、数学的考试时间跟目前一样不变,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一次为高三上学期末,一次和语文、数学一起考,取最高成绩。纳入高考成绩的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取3科,由山东省考试院统一命题。等级考试每个科目只为在校生提供一次考试机会,时间和现在高考时间基本一致,还是6月7、8号两天进行,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等级考试科目成绩省教育厅基本想法按标准分计分,以增加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2.新的录取方式。新高考将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依据语、数、外三科的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考生在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录取。学生可“考其所长”,高校可“选其所好”,高校由以前的“选分”向“选人”转变,促使中学由“提分”到“育人”转变。

新高考改革的关键保障学生的选择权真正落地,学生“六选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根据自身的差异分类选择的过程,最多会有20种组合,大多数学生的高考科目将会不同,现在的班级教学方式将难以适应学生多样性的选择需求。分类选择之后,学生还面临着合格考试(学考)和等级考试(选考)之分,两者在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教学难度方面必然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要实行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由此可见,实施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是必然选择,势在必行。

二、潍坊一中选课走班、分层教学介绍

从2017年秋季入学开始,山东省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的核心理念是“尊重选择、突出个性、扬长避短、容短促长”,采用“3+3”的新考试模式,高考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高校的招生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任选3科(“六选三”)参加等级考试。

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充分落地,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最大化发展,需要改变旧有的编班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在20种“六选三”科目组合中自主选择,根据组合选择和学习能力差异,重新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实施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

一、课程支撑

课程是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支撑。学校课程中心下设的13个课程建设项目组,紧扣“生活化、学术化、综合化、传统化”的课程开发原则,坚持“类别全面、层次明显、适合选择、分步建设”的课程开发要求,通过基础课程的校本化重构和特色课程的系统化建设,不断修订完善已形成的“两大类、四大系列”学校课程新体系(两大类:基础+特色,四大系列:分层课程、分类课程、综合课程、特需课程),为选课走班的实施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模式选择

为确保课程链条有机运转,保障学生选课权有效落地,在走班模式的选择上,学校坚持“全打开、守底线”的基本原则。全打开:资源全打开,靠近学生供学生使用;课程全开放,面向学生供学生选择。守底线:开全开足课程,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办学要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不同学校走班模式的选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定位和办学追求,在精准模拟与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采用“复合式、全走班”的走班模式。

1.复合式。即行政班与教学班复合存在,协调发展。

行政班是选课走班中的管理共同体,根据学生的“六选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后组成,每班40人左右,人员固定,采用全式组合、半式组合、散式组合三种编班形式。

教学班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分层分类选择后重新优化组合形成,是选课走班中的学习共同体,每班也是40人左右,每个学科(包括体育、信息、通用、艺术)都有单独的教学班。

2.全走班。即满足全部学生全部学科分层分类选择需要。

(1)“六选三”20种组合全部开放供学生自主选择。正式选课走班之前,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六选三”模拟,让每位学生都明确自己的选择意向再开始走班。

(2)文化课学科全部实行分层分类教学。

(3)全部学生全部学科全部到相应的学科教室上课。

(4)体育、艺术(音美)、信息、通用、社团也全部根据学生的选择,实行选课走班。

三、路径设计

基于“适性选择、分层分类,有放有收,稳步推进”的原则,不保守,不冒进,积极而又稳妥地设计选课走班运行路径。

1.分层课程,分层走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倾向课程,分K1、K2、K3三层,学生分层选择,走班上课。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动态调整、升降结合”的分层教学原则,各层次的学生根据“分层标准”,每学期调整1—2次。

2.分类课程,分类走班。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倾向课程,根据课程设置,分类选择,走班上课。

3.综合课程,分项走班。艺体课程,根据开发的课程模块,分项选择,走班上课。社团活动,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形成社团班,走班开展活动。

4.特需课程,分需走班。根据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组建新的学习组合,采用校内校外结合的方式,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走班上课。

四、选课指导

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立选课指导团队,编制《学生选课走班指导手册》,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制作专业介绍微课、实践探索体验、生涯社团模拟、社会资源进校园宣讲、成长导师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科学进行职业规划,系统开展学业规划。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情况,基于山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要求,结合高校的专业录取科目限制,理性进行“六选三”选择,帮助学生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选考课程,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为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基。

五、资源保障

资源的满足度是决定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开放度的前置条件。根据学生总数、班额人数、课时数量、选择意向、智慧校园平台功能、课表编排等要素,对学校资源进行系统测算和有机整合,确保选课走班有序、有效推进。

(一)学科教室

每班以40人左右班额测算,根据学生“六选三”的差异性,参考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的经验,基于走班模式的选择和充分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经过系统测算,每级约需要51间学科教室。学校已建成各类学科教室105间,各类功能室50多间,完全能够满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需要。

(二)师资力量

学校对2017-2020三年内所有三个年级完全推行选课走班后的师资需求情况进行了系统测算,针对从2019年起,特别是2020年后,部分学科如地理等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师资短缺状况,学校已经做好筹划,确保问题出现之前提前化解。

(三)智慧平台

目前,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完成升级改造和多功能兼容,电子班牌、选课系统、排课系统、好分数阅卷评价系统、过程性评价系统等已全部投入使用,能够支撑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现实要求和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今后要不断升级完善。

(四)课表编排

在学校排课师和排课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所有分班和排课设想都能够基本实现。

六、平台建设

选课走班,“走”是策略,不是目的,学生“走”到哪里去是关键。这个空间,我们定位为学科教室。学科教室是教学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学生的选择以学科教室为平台,通过走班实现。

(一)功能定位

对学生而言,学科教室是落实学生选择意愿的最佳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可以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和利用教育资源,具有吸引学生不请自来的魅力。

对教师而言,学科教室是选课走班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日常研究、办公和师生交流的基本场所,是展示教师魅力的舞台,更是教师的精神家园。学科教室用教师的名字命名,或由教师根据自己特点与教育追求命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打造,让它具有吸引学生不请自来的魅力。

(二)设计原则

依据“简约、实用、环保”的原则设计学科教室。首先保证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共性化物品,学校统一配置;学科化物品,各备课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色,申报添加;教师个性化特色,待学科教室正式分配到个人后,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呈现。

(三)分布原则

学科教室的分布安排坚持“四大原则”:一是相对独立原则,在空间分布上,尽量能够实现一级两部独立;二是学科就近原则,每部同学科的学科教室尽量接近,便于教研活动、收发作业、学科文化建设等;三是特殊学科优先原则,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涉及布电、下水、排风等方面的要求,优先选择位置,主要安排在一楼、离下水管和风道近的位置;四是便利走班原则,对于两部不能完全分离的学科教室,或两部可以共享的资源,安排在两部的中间位置,能够等距离辐射两部学生。

(四)分配原则

同学科两位老师共有一间学科教室,本着“以老带新”或“志趣相投”的原则分配。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开始后,教师的办公工位全部进学科教室,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小教研活动在学科教室随时进行,大教研活动通过单独的功能室完成。

同一间学科教室的两位教师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相学习者,相互观察借鉴对方的课堂;二是相互督促者,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每节课都是研究课;三是互相协助者,两者可以互为助教,一位教师上课,另一位教师可以协助,特别是实验课、讨论课,增加学生的课堂教育资源,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而实现教研无处不在,研究随时发生。

七、走班管理

选课走班实施后,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流动,选择权得到了彰显,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管理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学校要本着“管理有序、教学有效、选择满足、发展良好、成绩保障”的管理原则,研究制定管理措施。

(一)一级两部管理

在管理单元上,实行“一级两部”管理,全体学生根据中考成绩均分成两部分。两部学生归属独立,教师归属独立,教学、管理独立,诊断、评价独立;空间相对独立,资源相对独立。通过缩小管理单元,提高管理效率。

(二)行政班与教学班复合管理

在管理主体上,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行政班侧重常规管理,教学班侧重教学管理。学生以学科教室为平台,按教学班走班上课,早晚自习、班会课、集体活动则回归到行政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以行政班为单位落实汇总。

教学班以学科教室为平台组织教学,学生的课程学分认定、课程结业、过程性学习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成绩上传等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完全由教师负责完成,提高每一位教师在管理中的价值与地位。

(三)分布式领导,扁平化管理

在学部组织架构上,实行分布式领导,扁平化管理。学部委员会为学部管理机构,下设导师、咨询师、教育顾问、白自习主管、晚自习主管、课程主管、考勤主管、小学段主管、学生自主管理学院、学生自主研修学院等项目组,分类分工负责学部各项管理工作。项目组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本着“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及时进行效益评估与动态调整。通过扩大管理的参与度,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效益。

(四)建章立制规范走班

围绕选课走班,学校要修订完善《高一教师手册》、《高一学生手册》、《选课走班手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等制度,让学生能够实现“有规则的流动”。

八、质量监控

为确保选课走班后的教学质量,学校要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过程的诊断与教学质量的监控,保证走班效益,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把高考改革带来的风险控制到最底。

(一)完善质量监控制度

学校成立学术委员会,设置学科主任,建立大型测试命题专家库,成立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中心,修订完善《潍坊一中考试管理制度》、《潍坊一中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潍坊一中学校诊断制度》、《潍坊一中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办法》,注重学术研究,重视过程诊断,突出质量表达。

(二)建立校本化新高考质量分析数据模型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中心要参考山东省新高考八等级换算赋分办法,将全省每年的高考数据与我校的高考数据进行全面比对,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九等级质量分析评价数据模型”,让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的同时,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三)组建新高考质量监控与分析联盟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分析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要与其他学校一起,联合发起建立新高考质量监控与分析联盟,真正建立起知识细目筛查数据库、个性化电子错题库和立体化成绩分析图谱。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向数据要效益,用数据提成绩促成长。

九、导师导育

为进一步提高选课走班效益,加强师生沟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收到更多的关心、关注,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动力,学校要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真正构筑起行政班和教学班之外学生成长的第三条保障线。

导师班通过“师生互选”的方式组成,学生综合考虑弱科补弱、兴趣特长、成绩提升、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从任课老师中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作为导师,导师也会本着对所导学生的身心成长充分负责的态度,从自己所教的学生中选择自己所导的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达到导师选择的最优化,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每位导师具体负责导育18名左右的学生,课堂导育和课外导育相结合,以《导师制学生成长档案》为依托,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涯指导、学业辅导、生活教导、心理疏导”。导师所导育的学生的成长状况,按一定的权重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新高考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方式,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2016年省域内9所本科高校已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2017年浙大开始在山东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试点,从报考的条件看,特别重视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研究性学习的学分修习情况;从招录的结果来看,特别重视标志性成果如重大比赛成绩、重要荣誉称号等,尤其注重面试综合素质。各大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招生的比例越来越高。

进入高中以后,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从高一就要开始相关准备工作,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而且无论是教育厅还是高校,都特别强调综合素质的写实性记录和公平公正性,如有虚假,一经查实,将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2017年,山东省有15名考生因为材料不真实被取消了高考和录取资格。

学校将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使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成为每一名学生能否在一中按时毕业的必要条件,成为高校自主招生推荐和录取的重要参考,成为学生在校期间各项评优树先项目产生的主要依据,真正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标志性成果六个方面,每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考察点。以上六个方面实行除了进行写实记录(提供佐证材料)、等级评价、学分评价之外,同时学校实行绩点评价。每学期末每个行政班对本班所有学生以上六项评价内容进行绩点量化评价。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录程序

为确保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的材料客观真实,综合素质档案材料记录程序分为六步: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上传确认、形成档案和查询,六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

三、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奠基期。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落实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培养自我选择能力,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的学习规划,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学校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出台《潍坊一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发生涯规划课程,组织职业生涯考察活动。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岗位体验、社团活动等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尽早树立人生发展目标;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健全学生导师制和咨询师制,指导学生科学选择课程,满足发展选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