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潍坊一中“教风、学风”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10-08 15:07:18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各学部、处室部,各班级:

潍坊一中创建于1913年,栉风沐雨,历百年沧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传承学校文化,凝练人文精髓,强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全面发展又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学校决定,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开展潍坊一中“教风、学风”方案征集活动。

一、征集内容

(一)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道德操守、业务水平、专业素养、团结协作等的集中体现,表现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术研究、治教育人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细节。

(二)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生的教学态度、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集体表现,是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10月15日止。

三、征集范围与原则

(一)征集范围

全校师生员工。

(二)征集原则

1.充分承接学校百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充分对接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可登录学校网站参考有关内容)。

2.充分展现一中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品格、特色和追求卓越的气质,体现出一中老师的教育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一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意志、特质和勇争一流的品质,体现出一中学生的学习探索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

四、作品要求

(一)“教风”征集作品要求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工作态度等,表述应该简洁明确,琅琅上口、简明易记,不超过8个字。

“学风”征集作品要求能反映出师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学习风格,言简意赅,琅琅上口、简明易记,不超过8个字。

(二)征集作品中务必对所拟文字作必要阐释,如文字或语句含义、所含典故、出处及所蕴涵的深刻意义等,要深刻挖掘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内涵,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主导意识。 

(三)征集作品寓意深远,富有时代感、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能融汇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所征集作品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案。

五、评选及奖励

(一)评选

1.作品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班级、备课组、处室部门等为单位。

2.作品方案应写有年级部、班级,姓名;处室部、姓名(附后)。

3.各学部、部门先自行组织进行初评,后以每学部不超过30个征集作品,每个处室部不超过5个征集作品进行上报。初评作品统一汇总到办公室李扬老师处。联系电话:0536-7516769

4.所有初选的征集作品经学校“学风、校风”征集工作组委会办公室初评后,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评选,分出等次,报学校党委会审定。待召开教代会时,将候选文稿交由全体代表讨论,最后表决通过,确定最终方案。应征作品一经采用,作品著作权即归学校所有,学校有权宣传和修订。 

(二)奖励

本次征集活动每个项目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六、其他事项

(一)登录学校网站可参考以前沿用的校训、教风、学风及新确立的文化纲要二十条等相关内容。

(二)学校对最终采用的作品及入围作品享有知识产权,如所投作品有侵犯知识产权情形,由报送方案者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潍坊一中

                                 2018年10月8日

image.png

潍坊一中历史延革

 

潍坊一中创建于1913年,时称“潍县县立中学”,前身为建于1759年的“潍阳书院”,在历经新旧社会教育体制变革的洗礼后脱颖而出,于1952年更为现名,并被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学校再次被列入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示范校,学校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2005年,学校新校区启用,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办学环境更加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中学校之一。

学校秉持“崇善、求真、尚美”的教育价值追求,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能够引领基础教育风尚、满足社会期待、影响学生终生的现代化学校,成为潍坊教育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全面发展又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

潍坊一中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13年成立至1954年搬迁校址。创建于1913年的潍坊一中,始称“潍县县立中学”,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759年的“潍阳书院”,是潍县历史上第一所公立中学,在潍县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校址设在原潍县城里的“潍阳书院”,学制四年。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并举,推行“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教育宗旨,为百年一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2年10月,学校改称“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同年,学校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第二个时期: 从1954年5月迁至东关东门外(现奎文区中学街1号,现在潍坊中学位置)至2005年搬迁新校区。学校占地100亩。这一时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员工由100人发展到300人,初、高中学生由1000多人发展到6000多人。1979年再次被列入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尤其是1985年后,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之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更新观念,大胆进取,进入全面蓬勃发展时期。2000年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通过省级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中学。

第三个时期:2005年8月,潍坊一中搬迁至新校区(潍坊市高新区宝通街东首)。校区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校区总面积的60%以上。2006年7月,随着初中部剥离,学校由原来的一所普通完全中学变为一所寄宿制纯高中学校。现有1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5000名,教职工530多人。

 

潍坊一中文化纲要(二十条)

(2017年11月29日第九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发展愿景

将潍坊一中建设成为一所能够引领基础教育风尚、满足社会期待、影响学生终生的现代化学校,成为潍坊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示范学校。

第二条  价值追求

 崇善。做好人、行善事;有爱心、善包容;讲诚信、有礼仪;知悲悯、懂感恩;明法理、守规则。

    求真。学真知、求真理;有想法,不盲从;善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尚美。知美、爱美、致美,提升审美品位,创造美好生活,追求美丽人生。

为国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全面发展又特长明显的优秀人才。

第二章  学生

第三条  打好精神底色

学会做人,成为有仁爱之心、博爱之心、悲悯之心,讲人道、人性的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唯真知、真理是求有想法的人;成为有审美情怀和审美追求,对真善美和假恶丑有辨别能力、不追风、不盲从,践行、创造真善美生活的人。

第四条  勇于担当

志存高远,具有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立志成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民主作风的社会才俊,成为领先时代、思想活跃和学有专长的社会中坚。

第五条  尊重与协商

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父母家人,尊重老师、长者、同学,尤其要尊重社会弱势群体;学会用谦恭的态度与人交往。

学会沟通、妥协和对话。遇事换位思考,以协商的姿态处理问题;懂得克己忍让,具有宽容、大度的品格和雅量。

第六条  学业和高考

成为自主学习的践行者、学业成绩的优秀者。把高考视为自我磨砺的契机,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心理承受力。不惟高考,赢得高考,超越高考。全面发展,学有专长,掌握娴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技能。不一定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但至少在某一方面一定要出类拔萃。

第七条  自治、自理和自律

参与自治。锻炼培养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成为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管理者。

学会自理。会做饭、洗衣、整理内务,不依赖家长;自觉拒绝家长的娇纵,锻炼自理、自立、自强能力。

自我教育。做自我教育的笃行者,“一日三省吾身”,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自我改正;通过人生的自我规划、行为的自我约束、心态的自我省察,塑造更加优秀的自我;通过目标的积极确定与适时调整,价值追求的不断升华,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

第八条  容止(形体,态度,举止)

有文化修养,不浮华虚伪、迷失本性;有形象意识,时时处处注意自身形象,用自身形象为学校增光添彩。

第三章  教师

第九条  教师定位

做学者型教师,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崇善、求真、尚美,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业指导者、健康成长引领者、成功成才帮助者。

第十条  人文和学科素养

对所教课程——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正确而又深入的认知,以教育家的视角深刻理解所教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并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既具备比较全面的学科素养和业务专长,也具备独有的学科才艺。要有自我反思精神,发现更好的自己,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十一条  教师与学生

亦师亦友,彼此悦纳。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质和潜能,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相长,各取所长,平视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和提高自身素养有机结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第十二条  教育和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他律为自律,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第十三条  课程研发

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对课程开发有创见,积极开发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

第十四条  学习中成长

博览群书,精研专业书籍,爱好读书,爱好藏书,勤于动笔。通过持续学习实现自我保值和升值。

第十五条  仪表

衣冠整洁、举止大方,时时处处彰显崇高文化涵养,为学生做好表率。

第四章 干部

第十六条  基本标准和素养

具有较高层次的人生追求,积极的为人处世心态,较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热衷公共事业的公民情怀。

第十七条  团队合作

相互之间懂得沟通与协调。善待部属,能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会传递赞美,让每个人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团体的温暖。做事公平、民主,坚持原则,敬畏规则,秉持正义。

第十八条  理解与尊重

包容不同的个性。谅解并容忍他人的缺憾,尊重他人的想法,学会理解与迁就,主动换位思考,能够专注地倾听。  

第十九条  责任与态度

善于从反面意见中吸取营养,善于寻找和创造教育机会;敢于负责,遇到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的办法,以积极的心态和处事方式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第二十条  自省与自知

把自省作为日课。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能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附:    校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风:治学严谨、勤奋求实、尊师爱生、文明守纪

教风:深钻细研、启发引导、面向全体、育人于教(以前)

学风:勤学好问、多思求是、进取自律、自主合作(以前)

考风:遵守纪律、忠诚应考、规范答卷、会对全美

 

 

潍坊一中校歌传承简介

校歌是一所学校精神的载体和文化的标志,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树立学校形象、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据老校友提交学校百年老歌,由老校友孙广义回忆记谱,刘秉信、谭育桢两位校友协助确认词曲作者,提交学校,为1945年日寇投降前入学时学唱,此校歌作于1913年建校时,歌词作于北伐前。此校歌,结构规整,音乐活泼,运用了严谨的作曲手法,且曲调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便于记忆。校歌的薪火相传是一个学校历史的延伸,是一中人的责任和梦想传承的表现。经多为专家、老校友及部分老师们研讨,学校同意启用此校歌旋律,并重新修订歌词。

新修订歌词立足于体现学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体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体现“崇善、求真、尚美”的学校核心文化,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体现潍坊一中创建一流中学的办学目标和雄心壮志,蕴含一中人的道德理想和历史责任,展现一中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词修订特聘请我校退休语文教师丁金鹏参照原歌词语言风格和曲式结构,对应原曲谱的旋律特征,经过半年多的修改,现已成稿并录制。校友提交原稿为二声部,此次修订特聘请我校51级校友中央音乐学院陈冰老师,在原主旋律基础上配为混声四部合唱,适宜铭记和传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曲作者:刘国佐(县立中学训育主任)

歌词修订:丁金鹏   1963年毕业于潍坊一中,2006年我校退休语文教师

四部编配: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51级校友  陈冰

三、歌词

1、绿树红墙,白鸽飞翔,彩云开处见钟楼,千亩校园桃李芬芳,大家风范自显彰。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不息自强,自强自强自强不息刚毅坚卓,不息自强。

2、潍阳书院县立中学,潍坊一中文脉穿炀,国学源远科学昌明,中西合璧展辉煌。校友先辈群星璀璨,继往开来奋进翱翔,翱翔翱翔奋进翱翔,孜孜求索,奋进翱翔。

3、揽月湖畔清华亭旁,莘莘学子弦歌一堂,崇善尚美求真务实,吾辈将为国之栋梁。新的时代青春激扬,民族复兴吾辈担当,担当担当吾辈担当,民族复兴中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