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中高12级校友张忠纲教授回母校举行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5-09-24 00:00:00 作者:李荣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923,高12级校友、著名学者张忠纲教授在老同学吉龙祥教授陪同下回到母校,为高一学部、国际学校、书院班500多人作了题为《杜甫精神》的专题报告,并与书院班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座谈,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下午4点,学术报告厅内已座无虚席,不少同学自带板凳坐在过道里聆听张教授的报告。报告会由工会主席袁霞主持。袁霞主席向学生介绍了张忠纲教授的学术成就,称赞张教授不顾75岁高龄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为学生连续做两场报告。感叹张教授和他的工作团队用36年的时间写成680万字的宏篇巨著《杜甫全集校注》,号召同学们以老学长为榜样发愤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张忠纲教授以自己辗转求学,克服重重困难追求人生理想,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唐宋文学特别是杜甫研究为开场,用朴实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和社会中的生动实例为同学们解读了《杜甫精神》。他说:杜甫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最可宝贵的是他身处逆境,却情系国家,心想人民,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是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他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成就是众所公认的。他是世界文化名人。他是这样诠释“杜甫精神”的:杜甫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杜甫的诗歌,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范本;杜甫的人格,堪称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杜甫的思想,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杜甫所关心的是人的坚信、爱、宽宏大量、沉重和同情,唯有这些品格才能拯救世界。杜甫的影响绝非局限于诗国,也绝非局限于文学范围,而是广泛地进入了中国民族文化形态的各个领域,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而杜甫文化意义更深层次的体现是无形的,那就是对民族性格的潜移默化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勉励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杜甫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知书识礼,遵纪守法,坚守诚信,充满爱心,勇于奉献,关心和爱护弱势群体,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他引述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孔子故里曲阜时“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学习杜甫坚定踏实的人生态度、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袁霞主席在总结发言时希望同学们要培养杜甫精神“,直面人生,不虚饰、不回避,对于人生路上的困难,采取的态度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应对,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锻炼坚强的意志力。给高中生涯划上完美的句号。


张忠纲教授简介

张忠纲教授,高12级。是我国唐宋诗研究的著名学者,是目前杜甫研究最优秀的学者之一,是我们潍坊一中人的骄傲。1956—1959年在潍坊一中学习。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山东大学冯沅君教授的研究生,196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国孟浩然研究会、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顾问。文史哲研究所所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应邀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名校讲学或访问。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唐宋文学。1978年以来参加萧涤非教授主持的《杜甫全集校注》编写工作,并任副主编兼全书终审统稿人,该书已于20141月出版。又出版个人著作《杜诗纵横探》、《杜甫诗选》、《作家作品散论》、《唐诗三百首评注》等;主编《全唐诗大辞典》、《杜甫大辞典》、《中国儒哲十大名著》、《唐诗探趣丛书》、《杜甫研究论集》;《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语文》等专著和各种辞书20余种。并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撰写工作。发表论文200余篇。